400-123-4567

行业资讯 分类
你是“资讯文盲”吗?球速体育welcome发布日期:2025-02-17 21:46:45 浏览次数:

  球速体育,球速体育,球速体育,我注意到“资讯素养”,其实源自一件身边的事情:不久之前,我有一位受人景仰的朋友被别人写文章网络攻击,被“拉下神坛”,在网络暴力之中非常痛苦。

  看过攻击他的文章,也听过他本人的回应,我发现那篇广为传播并被许多人信任的文章其实不乏“事实错误”与“诛心之论”。更可怕的是,其实写作者跟当事人连10句话都没说满过——她对于当事人一点都不熟悉、不了解。

  而我发现的这些,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,也没有兴趣知道——他们只想要相信那篇“揭露丑闻”的文章,并借此发表自己本来就有的观点,发泄自己的情绪。

  注意到这样一个情况后,我开始去搜索资讯和理解它。过程中,我又看了一部丹麦电影,它叫《狩猎》,剧情是这样的:

  刚刚和妻子离婚的卢卡斯在一家托儿所工作,心地善良个性温和的他很快就受到了同事和孩子们的喜爱,其中,一个名叫卡拉的早孩对卢卡斯尤为喜欢。面对女孩幼稚而单纯的示爱,卢卡斯只能婉转拒绝,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,这一举动将他的生活推向了风口浪尖。

  卡拉报复性地说谎,跟别人说卢卡斯“向她展示了自己的生殖器”。这个谎言让卢卡斯背负起了“性侵女童”的罪名。一时间,这个好好先生成为了整个小镇排挤和压迫的对象,他的结局也非常悲惨。

  “因为性侵受害者是弱势,所以我们更相信她。”——影片已经很老了,但是讲出了我们今天遇到“性侵”“me too”事件时的“惯性思维”。

  我为那个朋友和卢卡斯不值,也为自己感到不寒而栗——很多时候,我们和卢卡斯的境遇,竟只差一个“理论上不会说谎”的说谎者。

  如果说十年前,“文盲”(illiterate”)是指不识字,那么,21世纪的“新文盲”,指的大概是我们缺乏资讯素养,不知道如何在信息海洋中寻找、鉴别信息、寻找答案的样子。

  在旧时候,只有精英是可以创造和传播大众化的资讯的——无论是办报纸还是在电视上播报新闻,都具有极高的门槛;在那种情况下,我们对权威资讯的信任度也会比较高——一件事到底是如何,比起自己的猜测,我们更会相信这些权威资讯(大家想想《走近科学》)。

  但是时代已经改变了。在今天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,人人可以上网说话,人人可以是“自媒体”,因此真假难辨、质量参差的资讯充斥了网络;随着传统的“权威资讯”被削弱权威性,而新的“权威资讯”(一个个自媒体和大V们)又太多,人们识别“权威性”也变得困难。

  而最糟糕的是球速体育welcome,大多数人在这样的时代,可能压根意识不到自己在寻找和甄别资讯时的误区,意识不到自己已经沦为一个“资讯文盲”。

  “牛油果到底是健康圣品还是营销骗局?”“国产奶粉到底是否对健康有害?”“这个理财产品到底划不划算?”

  TA是否产生过类似这样的疑问,也听别人说过不同的“真相”。那——TA去搜索过关于这件事的资讯吗?TA会想到主动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吗?

  “是这么写的!”“电视上这么说的!”“他跟我说了,那个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!”

  当听到一种声音,尤其是一个TA信任的专家/朋友的声音时,TA会依然保持批评性思维吗?TA会去寻找不同的声音、找到不同的资讯并进行“信息交叉验证”吗?

  “很多人都说那个人是一个不靠谱的人!”“大家都说了,那个名校毕业去当村官就只是作秀!”

  当看到大量的既得资讯指向一个答案,TA是否会去探索这些资讯的源头?当看到“大家”都这么评价一个人,TA是否会去问对方跟那个人的接触到底有多少?TA是否会去问对方这么说是真的自己得出了这个判断还是人云亦云、二手信息?TA是否会想要自己去接触这个人,从而获得一手信息,自己去判断?

  看到这里,想想自己的一些亲人和朋友,相信你已经感受到我正感受着的惶恐,那么,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在调研中找到的,提高我们“资讯素养”的小技巧,也欢迎你把他们分享给TA:

  首先,我们要理解世界、事情与人是有复杂性、有灰度的,而不是简单的、二元对立的、非黑即白、非好即坏的。

  以前的文学影视作品里,我们常常看到极其单薄的形象,要么如雷锋一样好,要么如周扒皮一样坏。在那样的世界观里,我们看到一个角色,会很快地去判断这是一个“好人”或“坏人”。

  当我们刚看到一个新闻,刚知道一个事情,刚听过一个说法,不要就对一个人或一件事情下定论。

  记得,我们得到的信息可能不真实,即便真实也可能不足以支持我们做判断。既然如此,我们就不要做判断。

  “我看到新闻这么说,但是我对事情的全貌不够了解”,“我听过这个事,但是信息不足够我对这个事情下结论”,“我听过有人这么说他,但是我不确定是否就是对的。”

  如果我们自己受过性侵,很容易看到某人性侵他人的报道就对这个性侵者恨之入骨;如果我们看过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故事,或者自己是一个对老板不满的员工,很容易看到一个“中国企业在非洲剥削当地工人”的新闻就自然而然地站到“弱势工人”一边,对“大企业”“大资本家”做“有罪推定”。

  我们对此要有所警醒,让自己的情绪站一边去。我们要理解,我们自己经历过的,以及我们看到过的故事,跟眼前的此人此事没有直接联系。

  当我们了解到一件事情、听到关于某人的评价后,我们可以主动地在网上搜索信息,去让自己有更充分的资讯。

  主动地搜索和使用资讯,而不是被动等着资讯灌到自己的脑子里,是有资讯素养的重要表现。

  会使用搜索引擎,跟真的“会使用”搜索引擎是不同的。搜索引擎作为案头调研工作中的常用工具,其实有很多的使用注意事项。会“”,跟会“案头调研”,有着天壤之别。

  除了使用百度,一定要使用google,因为搜出来的东西不同;除了用中文搜索,一定要用英文搜索,因为搜出来的东西不同;除了看新闻,也要看论文、报告,因为新闻有时效性,报告、论文有深度性,都需要看;要换着不同的关键词搜索;要看大量的信息——看不到一百篇,绝对不叫“大量”...这些也是我们带着中南屋的学生做调研时会反复强调的。

  案头调研我们能找到的都是二手信息,这是不够的。为了更充分地了解一个事情,我们需要获得一手信息,简单来说,我们需要去采访当事人,“重新发现真相”。

  为此,我们需要基于案头调研,去找到“潜在采访对象”,也就是那些可以告诉我们一些知识与观点,从而帮助我们做判断的人;然后,我们需要联系到他们,向他们提问,或者说采访他们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还要学会提问——一是能想到大量的问题,二是能注意避免问出“引导性问题”等有偏颇的问题。

  任何一个喜欢满嘴跑火车的人,都可以跟你讲一堆的“道理”与“知识”,但是,当我们仔细去了解这个人的背景,却可能会发现他是这件事的专家,或者其实在这件事上毫无经验——这直接意味着他所说的内容,对我们来说的截然不同的参考价值;

  任何一个“媒体”都可以报道“新闻”,但是,这是一家正规媒体还是一个普通公众号,是一个被新闻业界普遍认为有权威性的媒体还是一家街头小报,却直接影响了这个“新闻”的可信度。

  资讯素养中有一个重要概念是“information triangulation”球速体育welcome,简单来说,我们需要谨记“兼听则明”。

  不同人的角色不同、立场不同,能带给我们的知识和观点也是不同的。所以,关于同一个人是怎样、同一件事是怎样,如果我们甚至都没有听过或看过一些截然相反的评价,那么我们很可能是没有足够地“兼听”的。

  在大量不同的资讯中,厘清哪些是主观观点,哪些是客观事实;辨别客观事实到底是怎样;理解客观事实与既存观点的逻辑关系——这样,我们才能找到相对客观、真实的“答案”。

  在如今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,往往是我们相信什么,事实就是什么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作为信息的消费者与制造者,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。“资讯素养”或许是21世纪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。

  我们追求真实、追求客观,是为了保护善良的人免受污蔑,是为了防止情绪被滥用,是为了正确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并努力让它变得更好一点。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